黄石日报:病理诊断“上云” 优质医疗服务下沉 ——黄石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七

黄石市中心医院 2024/10/10

  过去,基层患者一旦遇上肿瘤,往往需要前往省市大医院诊疗,或自带切片寻求专家会诊,舟车奔波之间,确诊难、治疗繁琐、费用高昂问题凸显。

  现在,依托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,患者的病理标本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“省——市——县”闭环流动,得到更为准确快捷的病理诊断。

  作为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,我市积极运用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,补齐基层病理服务短板,让病理诊断越来越“智慧化”。

  AI辅助阅片

  新技术提升病理诊断效率

  在大冶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主任王莉莉的办公电脑上方,“为病寻理”四个字是她对病理学科的认识和对自己的鞭策。

  病理科医生俗称“医生的医生”。病理诊断是绝大部分疾病,尤其是肿瘤疾病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对于判定疾病性质、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。

  大冶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医生汪沁告诉记者,原来的病理切片要靠医生使用显微镜逐个进行肉眼诊断,好比“大海捞针”。现在通过引进细胞学人工智能病理辅助诊断系统、组织学人工智能病理辅助诊断系统等5个先进软件,由AI系统进行第一道病理筛查、分析,变“肉眼看片”为“机器筛片”,细胞切片阅片率大大提高。“有了AI之后,它会用颜色标记可能有肿瘤病变的地方,我们只用重点关注变红的区域点位,来判断是否有肿瘤癌变的可能,阅片时间能减少将近50%。”

  从接收核对标本、登记录入系统、规范化取材,到组织脱水、切片、染色、包埋、扫描、阅片、出具报告,病检统一标准、统一流程、统一规范、统一质控,实现基层采样、中心诊断、结果共享的一体化运行,极大提高了数字切片生成速度,准确率大增,漏诊率大减,从而实现肿瘤防治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。

  目前,在我市8家数智化病理一体化试点医院中,AI配置实现全覆盖。细胞学和胃肠、肺、前列腺等部位组织学AI辅助诊断技术应用率超过80%。仅7月以来,开展辅助诊断7460余例次,阳性漏诊率同比下降0.5%以上,常规标本的诊断报告时间稳定在2.5天以下,大大提升了病理诊断效率。

  远程会诊

  把病理专家“请”到基层医院

  9月10日,黄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顾磊,正在电脑上认真看着一张组织病理检查的数字切片。

  “病理报告是诊断金标准,但基层病理医师资源比较匮乏,基层医院接触的病例有限,诊断经验不足,导致有些病理诊断不够精确,可能耽误治疗。”顾磊表示,一名专业病理医生的培养需要8-10年,而目前现状是,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病理医生的缺口很大,这也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病理科诊断能力匮乏。

  在顾磊看来,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病理医生少、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,另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
  目前,依托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,100多位权威病理专家入驻,可以进行远程会诊,相当于把专家“请”到了基层医院。

  阳新县以前每月病理诊断约1900余例,其中涉及淋巴瘤等罕见肿瘤疾病,仅依靠县内专家诊断。如今,通过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,由患者、医生自选或大数据推送省市专家库专家诊断,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。

  随着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,我市已建立以市、县两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为龙头,5家设置病理科的公立医院为骨干,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,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高效病理服务体系(即“1+2+5+N”服务体系)。

  目前,黄石8家试点医院已建成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(科室),均已完成同省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对接,形成了上下联动、分级负责的病理服务新格局。

  截至今年8月底,8家试点医院数字化病理切片诊断应用率达100%,累计扫描上传数字切片176300张,做到“应扫尽扫、应传尽传”。

  同时,市县两级病理诊断中心收到其他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病理样本1870余例次;开展远程会诊287例,远程会诊和远程报告审核均实现常态化管理。

  完善平台

  推动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

  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,既是发展数智医疗服务的有益探索,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,既有利于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布局,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率,又有利于改善群众就医服务体验。

  我市在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过程中,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。

  7月13日,黄石市中心医院分子病理实验室通过省卫健委现场评估验收,顺利取得分子病理诊断资质。该院出台分子病理检测管理制度,并统筹院内标本。

  顾磊介绍,分子病理实验室通过分子检测来判断基因的状态,能更加精准诊断、精准治疗。截至目前,该实验室完成检测18例。

  同时,5家C级标准试点医院已完成设备购置、信息互联,常规开展术中冰冻切片诊断,有效提升手术精准度,降低手术创伤和二次手术发生率。

 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我市将继续探索数字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模式,助力全市数智化检验中心、影像中心、心电中心等建设,全面提升医院病理检测、病理诊断、疑难杂症会诊水平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。同时,协同市数据局将数智化医疗融入智慧城市内容,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,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便捷、更实惠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。